2019年度优秀会计案例宣传之三——业财融合赋能的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2020-09-27 10:13:52

申报单位:天津大学

案例作者:常莹 李金丹 李丽影

【摘要】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高校的财务管理需要逐步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业财融合是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它通过将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融合,从价值角度为单位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支持。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业财一体化融合平台,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重构业务管理流程,实现监督与风险防范,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背景介绍

 

(一)行业背景介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推动着社会各个行业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会计行业的核算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到会计信息化。同时,其他行业的业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业内各个单位、单位内各个部门在开始阶段更多从自身发展考虑,忽视了相互间的互联互通,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各自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除了更加重视财务部门自身的系统运行效率,更要不断强化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互联,为实现跨部门的业务融合奠定基础。

自2019年起,按照财政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制度的创新和变化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收入的确认等新的核算要求。而这些要求也促使财务管理部门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打破思维局限,强化与其他部门的数据交换,提升财务与其他业务部门间的业务交互,满足新制度的要求。

 

(二)单位背景介绍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项资金大幅增加,会计核算量与管理难度也与日俱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从追求规模数量向追求质量的实质性转变,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已跨入“由大到强”的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特征,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问题,导致高校内部存在较多业务和职能部门都与财务有着紧密的关系,部门工作重合度较高,但牵头部门的不同又容易导致工作的协作性差。高校应该把握住此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契机,推动高校经济业务与财务会计管理的深度融合,化解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快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升级,为高校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计划

业财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并在部门间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实现业务在不同部门间的无缝衔接。业财融合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主动沟通意识,以主动服务的思维考虑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衔接,并把重要信息及时反馈到业务部门,支撑业务部门决策。业财融合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不再是单一的管控和要求,而是转变为对前台业务的事前分析、预测,事中交流、管控和事后评估、反馈的全过程参与,实现财务和业务的融合。业财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提供支持,提高业务流转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确保单位利润最大化。业财融合是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它通过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融合,从价值的角度为单位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一)工作目标

 

(1)加速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服务高校战略目标

现阶段,高校围绕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大多是分散独立运行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停留在事后核算,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不足。借助业财融合的关键环节,改变原来独立于业务发展之外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活动嵌入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财务管理贯穿于业务流程全过程。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让财务管理在资源、信息和管控中发挥最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业务活动更好的为高校战略目标服务,是财务管理成为高校发展的助推器。

 

(2)强化财务管理监督管控,服务高校风险防范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竞争对象多极化等特点,导致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大。财务部门应以资金管控为抓手,参与到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个业务管理环节,找到学校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的经济风险点,并利用财务数据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从而实现控制到位,防范风险的目标。

 

(3)提升财务管理业务水平,服务高校精细管理

目前高校财务工作者日常核算工作繁重,管理会计服务学校发展的工作欠缺。同时,还存在师生报销手续繁琐耗时的困局。只有利用“业财融合”思想,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重构原有业务流程,才能从根本上去化解以上矛盾,提高财务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简化报销流程,将师生从繁杂的财务日常报销中解放出来。

 

(二)工作策略  

业财融合的实现,需要切实的做好顶层设计,从学校的整体角度思考问题,确定可行的实施方案,防止盲目行动,避免对现有正常业务造成不良影响。

 

(1)前期调研论证,选技术、定方案

2017年,在主管校领导带领下,相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科室业务骨干赴南方高校调研,学习兄弟高校的业财融合的成功经验。调研论证完成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已有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邀请软件公司,就系统的对接开发方案,进行多次探讨,最终确定详细系统对接方案。

 

(2)中期充分沟通,调业务、塑流程

要实施业财融合,不能只依靠财务部门,更需要业务部门的全力支持,只有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达成共识,双方具有共同的最终目标,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对业务流程的改造。我校在进行系统改造之前,财务处与业务部门,经过多次商讨,对整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再造,最终明确了业务流程的改造方案,并且明确了双方的主体责任。

 

(3)后期试点先行,稳推进、重融合

对现有业务的改造必然面临一定失败的风险,因此在实施业财融合的过程当中,我校采用了“试点先行,稳步开展”的策略。首先,选取了业务线条较为简单,涉及师生有限的化学品采购业务线进行试点工作。在试点业务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之后,再向其他业务扩展,切实做到稳扎稳打,不冒进。

 

三、实施过程

 

(一)资产采购服务平台建设

 

(1)原有业务流程分析

化学品、材料等耗材的原有采购模式,是由师生先行垫付采购,之后再到业务部门的管理平台备案审批,最后拿到票据之后,老师自行在网上预约报销系统中填写报销信息,然后将票据粘贴好投递到财务部门报销。该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耗材的采购具有种类繁多、总量大、采购零散等特点,易出现虚假采购等现象,监管难度大,漏洞多。尤其是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试剂具有高危险性,使用或保存不当还可能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 每年高校采购的耗材成本居高不下,占经费的使用总量比例大,由于其供应和需求都高度分散,因此存在订单数量巨大,采购单价较小的特点,造成了财务报销的工作量巨大。

 

(2)业务流程再造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构,建设将经济事项、业务管控相统一的一体化网络平台,打通部门间的系统壁垒,实现业财融合。

图1 统一采购平台业务流程图

图1所示为全新的统一采购平台的业务流程,通过类似于京东、淘宝这样的网上购物平台的模式,将原本分散的采购业务集中起来,建立了一套符合我校管理制度的采购操作流程,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入库、统一核算的目标。整条业务线,既实现了原有业务流程中的审批、采购、入库、领用的节点管理,同时也完成了经济流中的资金冻结、预算控制、核算报销、资金结算等环节。在线上一个系统中,完成了耗材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打破了传统的业务系统壁垒,缩短了师生的采购流程,实现了财务和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

从信息数据流上分析,首先要从源头将业务数据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各个环节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要对其以标准化的格式进行采集,为实现与财务系统实现共享做准备。而对于封闭的财务系统中的数据,要实现共享,需要以安全的方式开放足够的标准化接口,允许业务系统获取经费的信息,并且能够获取财务的反馈信息。双方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打破原来的数据孤岛,让双方数据在整条业务线上顺利流动起来。统一采购平台中,采购用户是全校师生,挑选好商品后,需要选择使用的项目经费,这时业务系统会实时通过接口读取到财务系统中经费的项目预算、资金额度状况,把财务信息延伸至业务前端。确认订单后,在业务系统中完成审批,财务系统中同步完成经费的冻结,并在业务系统中预留支付和入账信息。之后供应商在系统上受理订单,送货上门,用户收到货物后在线上完成验收,申请支付即可。之后的工作由业务部门负责定期向供应商在线申请开票,收到票据后,从系统中自动向财务系统申请报销结算,报销数据通过接口传递给财务系统。财务部门最后根据业务部门提交的结算申请,解冻项目经费,完成项目支出和给供应商支付的操作,并将结果反馈到业务系统中,形成闭环。业务完结后,通过数据挖掘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为决策提供参考,让信息进一步增值。

 

(二)差旅服务平台建设

 

(1)原有差旅报销流程分析

师生先行出差,出差期间自付出行必须的车票、酒店等费用,取得交通、住宿以及其他必要费用的车票和发票等纸质票据,返回学校后,在财务网上报账系统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并将取得的纸质发票或电子发票的打印版粘贴好,随报销单一起投递至财务处。原有差旅费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差旅标准复杂,合规票务选择困难。

差旅政策条纹繁琐,出差人员无法全部牢记,每次购票时需要前后对比自身职级和出差地点所对应的差旅标准,一旦出现超标而财务不予报销超标部分时,需要修改报销单并由出差人员承担超出部分,有一定资金风险。

  • 资金垫付量大,还款存在超期风险。

出差人员需自行垫付差旅费用,如果遇到出差时间较长或者票价较高等情况,资金压力较大。另外,如果以公务卡支付差旅费用,虽减少了个人资金压力,但公务卡还款周期短,存在账单超期风险。

  • 报销流程繁琐,实物票据保管困难。

因公出行结束后,报销流程繁琐,填写报销单时需填写出差人员及职级、出差行程、票价等多个事项,还要按规定粘贴纸质票据,报销费时费力。同时,票据须在出差行程中妥善保管,一旦丢失,报销几乎无法进行,给当事人和学校造成损失。

  • 审批流程复杂,签字盖章时空制约。

差旅费报销单需要经办人、验收人和项目负责人共同签字,经办人各处奔波,哪里审批不通过,都需要重新填写报销单。

 

(2)差旅报销业务流程再造

根据我校差旅费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财务处经过多次调研,制定了系统需求,并协同供应商针对我校需求开发出了天津大学商旅服务平台,并将平台集成于我校财务信息门户网站。出差人员只需通过PC端或微信H5响应式页面直接登录学校财务信息门户操作,可以实现出差申请、审批反馈、票务预订、完成确认等操作。系统还可以展现以人为中心的相关信息数据,如“个人中心”、“行程申请”、“出行购票”、“差旅记录”等功能。系统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商旅服务平台业务流程图

 

出差人员登录平台后,首先提交行程申请单,申请单中需填写出行类型、事由、所属经费项目、出行时间、出行地点和同行人员。提交审批,审批提醒信息可以通过微信推送给审批人,项目负责人可在系统中设定审批方式或进行审批授权。审批通过后,“出行购票”自动跳转到商旅平台购票页面,可预订机票、火车票和酒店等,此时差旅标准的管控功能会在购票出现超标时进行提示,出差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选择。通过事前的超标告知,出差人员不必担心超标无法报销的问题,一键完成票务预订。

通过引入商旅服务商,充分利用服务商自身所拥有的机票、酒店、火车票等资源,获得更好的折扣协议,为师生提供一站式的优质、高效、便捷的全面解决方案。在平台购票时,采用资金垫付月结模式,解决了出差人员垫付资金或账单超期的压力,让出差无后顾之忧。通过商旅服务商提供的平台接口,学校与其进行对接,出差人员在系统购票时,财务系统自动冻结项目资金,并获取整体的差旅数据,每月财务处与服务商结算对账并由服务商开具大发票,进行财务入账。

系统获取差旅人员、订票、住宿等出行信息后,一并推送到报销系统中,并自动计算差旅补助金额。出差人员只需输入个人工号,即可调取所有差旅数据,自动生成报销单,无需填写差旅信息,也无需保留和粘贴票据,真正实现一键报销。

 

四、取得成效

化学品统一采购平台自2017年11月上线至2019年末,发生采购订单共18471笔,合计金额达10899678.24元,材料采购平台,自2018年1月上线至2019年末,发生采购订单共19618笔,合计金额达17098001.43元。由于采用了批量统一结算,以上这些订单只产生了4758笔凭证就完成了核算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财务审核的效率。设备采购的采购流程较化学品和材料而言,无论是审核层级还是付款方式等方面都更复杂,金额也较大。2019年1月,经过流程重构后的设备采购平台上线后,共计完成了80303206.12元的经费冻结,共计发生486笔经费冻结。除了大幅提高财务制单效率之外,线上下单、线上审核、线上统一入库的方式,也杜绝了虚假交易的产生,加强了管控,降低了资金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下单时冻结经费,结算时解冻经费完成支出,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直接对接报销工作,也完全将科研教师从繁琐的报销流程中解脱出来,专心科研工作。

商旅服务平台自2019年6月上线运行至2019年末,共有3600名师生使用过系统,在系统预订票务1200余次,出行目的地涵盖国内80多个城市。根据过去一年的差旅数据,可以看出订单数量及出行人次整体呈逐月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2019年7月,出行量激增。我们知道,暑假期间有大量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师生的出行需求大量增加,商旅平台的上线大大减少了出差人员在购票和报销上花费的时间,实现了差旅从出行到报销全面信息化、自动化。同时,商旅服务平台是财务部门智能化的又一次提升,为学校差旅费管控难点,如人员类别差旅标准的管控、经费使用事前控制、报销流程、审核要点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了学校财务管理能力,丰富了内控手段。此外,差旅分析报告是学校管理者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参考。平台可以根据学校差旅用量,提供部门差旅费统计,还能提供机票、酒店、火车票数据分析,反映总消费金额、订单数、平均票价、平均折扣等信息,还能总结目的地、航线排名,提供完整差旅决算报告。财务部门可与各部门差旅预算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差旅预算合理化建议。

除了上述业务,我校还在学生奖助学金发放上进行了尝试,也采取老师提交发放申请时校验冻结经费,月末汇总发放数据,解冻经费,完成发放到学生银行卡。每月的发放工作,平均涉及经费卡近2000张,学生近20000人,总金额约1000万元/月,有了改造后的系统,一般只需要一名普通财务人员半天就能完成5000行以上分录的制单发放工作并且能够做到发放准确、高效,还能及时把发放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

多个平台完成了一体化服务改造后,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数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为业务部门提供简单易懂、信息透明的结果和合理化建议,成为业务部门的参谋和伙伴。同时,还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数据,使财务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财务人员也逐步从财务会计开始向管理会计转型。

 

五、经验总结  

 

(一)厘清责权,打通部门间业务壁垒

“业”与“财”的融合首先要打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突破:第一,各部门从思想上高度统一,确立共同的目标,这样在实施中才能与财务部门加强协作,工作上积极配合;其次,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层面上高度重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规范工作节点,确保新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有效衔接;最后,在实施过程之中,随时可能遇到新的困难和难题,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都要破除固有工作思想,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召开会议,及时沟通和商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一起寻找新的方法,开拓思维,锐意进取,共同进步。

 

(二)共享数据,融合部门间业务信息

业财融合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如果不依靠信息化技术,工作量和难度将会很大,既耗费人力又效率低下。“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业财融合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业财一体化的平台,打破系统间的壁垒,能够切实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系统的改造不单单是财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更是对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再造,智能化的处理,让师生体验到的是更优更便捷的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不跑路”。

 

(三)培养人才,提升部门 间业务效率

单位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复合型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单位需要针对业财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财务知识,还能够熟悉业务管理,财务工作者必须成为懂得业务的财务专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业务当中去,而简单重复的工作则交给信息系统。财务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发挥自身的财务专业优势,增强沟通和管理能力,深入业务流程,了解业务实施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服务于各项业务活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型式升级和发展。

总之,加强对业财融合理念的认识,明确其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意识,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分析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优势,以达到促进单位事业更好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