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会计案例系列宣传之十一:ST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案例分析

2017-09-12 12:51:00

申报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主持人:王晓燕

推荐级别:入围本市

 

【摘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高校内部控制的力度成为高校财务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高等学校在内部控制架构体系建设中仍然普遍存在内部控制薄弱、不规范等问题。而且高等学校在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中很少有对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又是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报告将以ST大学的内部控制为背景,以ST大学的整体水平和具体的业务水平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实施内部控制效果的依据。经验证,ST内控评价体系在运行中使用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

   高校内部实行控制,对提高高校经营管理效率以及完善高校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内部控制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对内部环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而至今高校内部控制也没有较为完善的内部评价标准体系。本案例以ST高校为例,说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过程。通过该体系可以使高校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直观的数据反应,进而为下一阶段的内部控制实施提供指引方向。

 ST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市重点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发展至今,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法学和工学六大学科门类。

自2014年3月,ST大学确定着手出台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经过反复开会征集,多次修改,最终一年之后,于2015年3月,在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后,建立了ST高校整体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和以具体业务内部控制为基础内容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于2015年3月,选出35名高校人员作为评分对象,通过此体系对ST高校2014年-2015年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预计达到内部控制工作量化、可视化、可观测变化趋势等目的。

二、总体计划

(一)确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出台的目标

内部控制在ST高校发挥作用将持续加强,需要依托一套科学而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来规范而严谨的反映出内部控制对该校的影响,对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合理规范的评价。因此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出台的目标确定为:内部控制工作量化、可评化,实现对各部门该项工作的客观衡量与监测。

(二)ST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依据

ST高校主要依据的思路是将内部控制评价概括标准设计分成两层次:第一层次以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美国COSO报告提出的五要素:风险管理、掌管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监督五个部分)为依据规划高校内部控制要素评估标准;第二个层次是基于财政部于2012年12月发布的《内部控制标准(试行)》作为参考,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业务水平的评价标准为设计。

(三)ST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与流程

在设计具体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时严格按照以下路径进行:一是根据具体业务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二是确定关键控制点,即容易发生错误的业务环节;三是针对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性控制措施,以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其主要框架思路如图1:

 

 

图1 ST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与流程

三、实施过程

(一)ST高校评价体系的建立

ST高校经过为期一年的时间,以ST审计处牵头、财务处辅助制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正式修订完毕(见表1、表2),并成立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实施小组。然后,ST大学举行了一套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启动会议,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实施团队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开始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二)高校内部控制要素评价项目的设计

内部控制要素评价项目设计尤为重要。我们根据高校内部控制要素设计出每个控制要素的评价项目,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将评价结果按照优、良、中、差拟定不同的评分段,(如表1内所示)按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打分。每项内控要素得分取自于对应评价项目加和求平均数再乘以所占权重,例如,控制环境得分为(8.1+8.4+9+9.15)/4 ×30%=2.6分,其他项目以此类推。

表1  ST高校整体层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表

内控要素(权重)

评价项目(依据评价标准制定)

评分级别

10-8

8-6

6-4

差4-0

控制环境(30%)

内部治理机制是否完善,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职能设置是否协调,是否具有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

8.10

 

 

 

高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是否适合办学目标、简化管理层次,实现归口部门管理,部门职责权限明确,符合部门问协调与控制要求。

8.40

 

 

 

高校文化建设是否全面,形成全校师生共同拥有和追求的价值观、道德观。

9

 

 

 

是否建立并实施科学的激励机制人事制度,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实行定期考核,公开招聘、公平竞争。

9.15

 

 

 

风险评估(10%)

高校管理层和教职工是否具有面临风险的意识。

9.25

 

 

 

是否建立了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防范的方法和措施。

 

7.85

 

 

信息与沟通

(20%)

是否构建信息沟通系统,构建现代化信息平台,能够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高校内部、高校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7.8

 

 

监督(10%)

是否构建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将内部现有的监督机构进行协调、整合,使其成为各尽其责、统一有序的监督体系。

 

7.75

 

 

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7.70

 

 

控制活动(30%)

是否建立并实施为实现高校办学目标所实行的各项防范风险的政策、程序和控制手段。

8.10

 

 

 

   (三)具体业务层级内部控制评价项目

评价过程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具体业务层级评价项目共设6项(如表2所示),各业务层级评价项目所占权重按1/6计算;二级评价项目权重也采用平均分配,按1/m(m为每项业务层级评价项目所对应二级评价项目个数)计算确定,即将所有的打分加和除以项数。

 

表2  ST高校具体业务层级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表

业务层级

评价项目(依据评价标准制定)

评价级别

10-8

8-6

6-4

差4-0

预算业务

预算工作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

9.05

 

 

 

是否制定了明确的预算编制申报流程,预算编制审批程序是否合理。

9.30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是否实行责任预算,归口管理。

9.75

 

 

 

是否注重预算支出效果,制定执行严格监督考核制度。

 

7.95

 

 

收支业务

是否建立出纳、审批、印签章保管、会计、资金专管人员、审计人员、记账人员责任及权限制度,实现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9.80

 

 

 

是否建立并实行完善的财务收支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界定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和审批责任。

8.00

 

 

 

是否建立并实行了严格货币资金支出审核制度,审核支出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预算限额规定。

9.90

 

 

 

是否建立并实行了票据与财务印章的管理制度。

9.85

 

 

 

政府采购业务

是否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部门和岗位,建立明确岗位责任和权限,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7.25

 

 

确定是否批准采购授权、权利、程序和责任,经批准的采购制度在授权范围内的授权范围,不得超过审批权限。

 

7.30

 

 

是否将采购项目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管理体系,细化采购预算支出,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严格控制预算外采购。

9.65

 

 

 

是否建立与完善采购业务的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

8.05

 

 

 

固定资产业务

是否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分工管理,不同职能部门分别对固定资产管理行使不同的职能。

9.30

 

 

 

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买、固定资产的购买申请和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的招投标制度,固定资产受理制度和支付审批制度。

8.10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是否采取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良好的运行状态,努力实现资源重组和共享,对资产有偿使用是否加强审计监督。

 

7.90

 

 

对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是否执行了严格的申请报批等控制。

 

7.60

 

 

工程项目业务

是否通过包括编制项目草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上级部门审批等工程项目立项主要工作,以保证对投建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

 

7.40

 

 

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学校招投标规则,并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编制招标规则与标准程序开标,按照评价和校准工作。

8.75

 

 

 

是建设过程中实施的监测和管理,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切实保障资金,落实责任,实施项目材料控制和工程监理制度

 

7.9

 

 

是否建立和实施项目进度支付环节的控制体系,对支付条件、支付过程中的支付过程做出明确规定。

8.3

 

 

 

项目完成后,是否完成竣工决算、竣工验收和最终控制,竣工后的项目评估

 

7.7

 

 

工程项目是否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从投资决策、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的各阶段、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

 

7.1

 

 

合同业务

是否实施合同业务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本部门主管合同进行审查、组织签订、备案、监督履行并负责对有关纠纷进行协调处理。

 

7.3

 

 

是否建立合同授权审批制度,规范合同订立行为,明确合同审批权限。

 

7.6

 

 

是否建立和实施一个严格的专用章,为合同制度的使用和保存。

 

6.3

 

 

是否建立并实行完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7.3

 

 

(四)ST高校评价体系的打分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特点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评估,针对业务层级评价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打分。我们选择ST高校2015年的内部控制情况作为评价对象,通过评分表打分的方式,请校内的35名相关人员(包括10名财务部门人员、10名其他部门人员、5名高校领导和10名教师)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给每项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对调查问卷中最终的打分情况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打分情况如表1、表2所示。整体层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表

根据表1和表2评价体系内容,通过ST高校工作人员在评分表中做出的评分答案,按照所有评价项目的评分加权平均之和得出评价项目情况总评分,对全校各职能处室公布了评分结果,即:得到以高校内部控制要素设计评价项目进行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得分8.22;以具体业务层级内部控制为基础内容的内部控制评价得分8.25。本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虽然仅在由35人组成的评价组中进行了实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评估结论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取得成效

自2015年5月起,经过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对ST高校内部控制的评价,该校对内部控制工作更加重视,形成了全员内控意识不断加强的局面,在全校共同的努力下,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行动有了较大进度,这在ST高校2015年末收入完成情况和2015年度学校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中有明显反映。见表3和表4所示。

表3  ST高校2015年末收入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序列

项目

预算金额

完成金额

完成比例(%)

1

财政拨款

1200

1200

100.00

2

事业收入

2100

2400

114.29

 

其中:学费

1500

1700

113.33

 

      住宿费

500

580

116.00

 

      培训费

90

110

122.22

 

      重修费

10

10

100.00

3

其他收入

100

80

80

4

合  计

3400

3680

108.24

                    表4  2015年度学校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

序列

部门

项目

调整后预算

执行数

差异额

执行比例(%)

1

组织人事部

在职职工工资

600

610

10

101.67

2

津贴补

380

385

5

101.32

3

离退休人员工资

250

255

5

102

4

师资培训

50

80

30

160

5

院办

车辆使用费

35

50

15

142.86

6

招待费

50

55

5

110

7

财务处

银行贷款利息

410

410

0

100

8

党办

宣传经费

15

10

-5

66.67

9

招生就业处

招生经费

120

150

30

125

10

就业经费

20

20

0

100

11

学生处

学生军训

20

20

0

100

12

学院奖学金

20

25

5

125

13

科研处

科研经费

20

18

-2

90

14

团委

学生活动费

10

8

-2

80

15

教务处

专业建设费用

150

175

25

116.67

16

图书购置

50

55

5

110

17

国资办

教学仪器设备

145

150

5

103.45

18

维修费

10

15

5

150

19

车辆购置费

25

25

0

100

20

后勤中心

水、电、气费

170

150

-20

88.24

21

后勤管理经费

50

60

10

120

22

 

各部门办公经费

70

90

20

128.57

23

 

……

 

 

 

 

24

总预算

合计

3680

3800

120

103.26

从表3中ST高校2015年收入预算完成率为108.24%,得出该校去年收入完成率好,资金供给有一定的保障,而该校2014年收入预算完成率为115.1%,可以看出ST高校内部控制效果明显,在年初编制收入预算时更趋于合理。从根本上看这与ST高校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有直接关系。

从表4可以看出ST高校2015年执行情况和预算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支出预算完成率为103.26%,但是比2014年的105.8%已经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势在必行,它对于内部控制有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而内部控制对于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有着决定性作用。

五、经验总结

ST高校首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顺利实施,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通过可行性很高的评分系统方式,加强了校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参与度,同时使教职工对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进行了充分了解。

同时,ST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其前期对于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标准的准确研究。在设计具体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时,需要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评价标准模式,我们认为评价标准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控制目标
    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评价活动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或审计人员会依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所以,设计评价标准模式首先是要依据经济活动的管理要求和内容特点提炼内部控制目标。
    (二)关键控制点
    各项控制目标需要分别通过若干相应的控制因素予以实现,这些控制因素作用的发挥,需根据容易发生错误的业务环节进行针对性控制。高校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是指在高校整个经济业务流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这些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发生错弊,进而危及整个业务过程的目标实现的环节。
    (三)控制措施

    鉴别关键控制点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措施,进行实现有效控制。不同的关键控制点,有着不同的控制目标和业务内容,针对关键控制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发现和预防各种错弊。控制措施,是指那些为发现和预防错误而在某关键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工作程序。

总之,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由一般标准与具体标准两个方面构成,具体评价标准为标准体系框架的主体,而在进行具体评价标准设计时也要充分体现一般评价标准的要求。